【哈佛健診健康文章】胃痛,胃癌,傻傻分不清?




  現代高壓、忙碌的社會已成為常態,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胃痛的經驗。由於許多疾病都會導致胃痛發生,如胃發炎、潰瘍、胃酸過多,甚至可能是胃癌發生。

胃痛有三種 
 胃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,在正常狀態下,它應該是不停蠕動,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變得糜爛,送入小腸進一步消化與吸收營養,讓身體獲得能量。如果胃的蠕動不正常,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,可能出現胃痛的症狀。常見的胃痛可分為三種:
1.機能性胃痛
 多是胃分泌與蠕動失調所導致,可能因素包括壓力、飲食、生活型態等凡此種種,例如:胃酸過多、消化不良、胃下垂、胃灼熱等。

2.器質性胃痛
 胃部出現結構性的改變所引發的不適感,多是因為疾病所引起的胃痛。例如:發炎、潰瘍、糜爛、出血、穿孔、腫瘤等。

3.與胃無關的胃痛
 如肝、膽、腸或是心臟血管等疾病,甚至感染細菌也可能引起胃痛反應,由於病源不在胃,因此較不易察覺。

揪出胃癌的危險因子
 當出現胃痛時,多數人都會隨便服用胃藥以緩解症狀,但這樣卻可能延誤就醫的最佳時機。如王文洋元配陳靜文因長期胃 痛,就醫時已是胃癌末期而病逝;徐華鳳則忍受胃痛長達一年,最後因疼痛難耐才就醫,這才發現是胃癌,而進行全胃切除手術。根據衛生署的統計,胃癌好發於 40歲以上的成人,且男性多於女性,但近年卻發現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罹患胃癌比例有增加的趨勢。
 
  胃癌的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,但可以去確定的是飲食習慣是重要的關鍵。如喜歡吃醃燻、鹽漬物者,因這類食物中含有硝 酸鹽,在胃內作用會變成致癌物亞硝胺,會提高胃癌發生機率;此外,如有家族史、A型血型、曾經做過胃切除手術、惡性貧血、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都是高危險族 群,更需特別小心胃癌的發生。

醫學小百科~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
幽門螺旋桿菌生存於胃黏膜細胞表面,根據統計,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,將來得胃癌的機會可能比正常人高2.56倍。1983年有二位澳洲醫師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胃炎,之後WHO正式將幽門螺旋桿菌視為是「胃癌的致癌物質」,成為新進研究胃部疾病的焦點。

胃癌危險因子
1.家族史
2.A型血型
3.愛吃醃漬、燒烤食物
4.胃切除手術
5.惡性貧血
6.幽門螺旋桿菌感染

重視定期健康檢查以遠離胃癌

 哈佛健診健康檢查中心提醒您,由於罹患胃癌的徵兆與一般胃炎、胃潰瘍沒有什麼不同,所以極容易被忽略,醫院也發現通常因胃痛求診的病人,多半都已經到了胃口極差、體重下降、嚴重貧血,甚至可能自己摸到腹部有腫塊,此時癌細胞往往已到了相當嚴重的狀況,因此平時就應避免危險因子。以日本為例,40 歲以上成人每年都需進行檢查,所以幾乎一半以上的胃癌都是早期發現,而台灣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只有10%,國人並未養成定期健檢習慣是關鍵。

胃癌診斷主要可以依據幾項檢查方法:
1
、胃鏡檢查
 能很清楚的看出上消化道的疾病,如食道炎、胃炎、食道潰瘍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瘜肉、食道癌或胃癌等。改良型式的胃鏡(經鼻胃鏡),是經由鼻孔進 入,減少內視鏡經過喉嚨時的不適症狀,可降低嘔吐感,受檢者可邊做檢查邊講話,還可以和醫師討論病情,增進醫病關係,更可減少不安感。

2、上消化道X光鋇劑攝影
 診斷早期胃癌的效果沒有胃鏡那麼理想,但是對於胃部的異樣變化、程度、範圍還是可以很鮮明地顯示出來,最重要的是它不具侵襲性,一般人較容易接受。

3、幽門桿菌檢測
檢測是否感染胃幽門桿菌,可透過胃鏡採樣、血清檢測與-13尿素呼氣法,其中胃鏡採樣,需透過胃鏡檢查時切片的檢體來檢驗,許多人因有高度恐懼度與排斥感。而碳-13呼氣法檢查只要呼氣即可進行檢驗,方便又不具侵入性,更容易讓大家所接受。
 遠離胃癌威脅以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當作最前線的把關,飲食上也要盡量少食用煙燻、鹽漬等食物,若發覺胃部不適超過一至二週以上,請儘速就醫,以提高治療的效果。